首页 > 心灵港湾 > 正文
以心育心,守护寄宿生的心灵家园
来源:上海市时代中学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

    作为静安区最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之一,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服务于学生的成长。2013年,学校提出“训育以本真,树人以知行”的新的办学理念,围绕“学做真人、探求真知、实践真行”育人目标,我们根据寄宿学校的特点及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确定切合我校寄宿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目标,不断丰富、精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拓宽心理辅导工作渠道,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辅导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用诚心,规范组织管理

(一)明确目标规划

学校以 “训育以本真,树人以知行”为办学理念,以“人本、生本、校本”为教育原则,致力于培养师生成为“真人、真知、真行”的“三真时代人”,为师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上海市时代中学四年发展规划(2017学年-2020学年)中明确指出: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品质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我情绪管理为重点,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寄宿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校本真教育的育人理念,我们明确了以提升学生乐观进取的健康心理品质为核心、具有寄宿制自主教育特点的分年级目标:

l  六年级:寄宿生活第一课。适应寄宿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建立起在学校的支持系统。

l  七年级:青春成长第一篇。接纳青春期的变化,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照顾自己,尊重他人。

l  八年级:情绪管理第一步。学习情绪管理技巧,能够识别情绪、调节情绪和合适地表达情绪,并使用问题解决技能应对问题和困难。

l  九年级:挑战人生第一关。了解自己的特质,树立合适的目标,能够调适压力,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初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心理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效能。

(二)健全组织网络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推进,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工作小组,由校长(兼书记)任组长,组员由学生思想工作部主任、教学管理部主任、教学服务部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大队辅导员、各年级组长等组成。

每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工作小组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心理教育指导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在每周二上午的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例会中也会针对近期出现的群体或个别学生现象,展开讨论,给出教育建议。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共同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

(三)规范制度建设

1. 完善制度规范

为了制度化、规范化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制定了《时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时代中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时代中学心理活动室管理制度》、《时代中学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时代中学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时代中学心理辅导个案转介制度》等工作制度和规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制度保障。

2. 建立预警机制

为应对各种心理危机,学校建立了校园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一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心理委员、家长构成的初级监护网。全校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并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监护和疏导;发现学生面临的危机,马上会作出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二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中级监护网。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对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学生,及时向上级机构转介。三是以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校外机构的高级监护网。对于我校难以处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及时转介,请求支持。

为使这个三级预防网络有效运行,我校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处置预案,以及应对心理危机的演练方案。我们在班主任培训中加入《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内容,提高班主任、一线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觉察、识别能力和危机干预意识,并建立通畅的转介制度,当发现高危学生时,及时转介至学生思想工作部,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处理。

二、以暖心,配置保障条件

(一)完备软硬件配置

我校上世纪九十年代设立“成长轩”以来,心理辅导室就拥有独立的空间。二十多年来,“成长轩”三易其址,位置不断改良、空间不断扩大。2014年,我校参照《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标准,对心理辅导室进行了重装,并新辟一间专用的心理活动室。

心理咨询室使用面积约30平米。包括独立的办公区、宣泄区、个别咨询区、音乐放松区,并在办公区设置有心理测评系统、在个别咨询区设置有沙盘测试区域。除了常规的电话、桌椅、沙发、橱柜等配置,还配置有沙盘、宣泄器材、音乐放松椅等专业设备,这些专业设备广受学生的欢迎。

我们在咨询室旁配置了心理辅导活动课专用教室,面积约50平米,配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桌椅,以及团体心理辅导器材箱、动景盘、动作稳定仪等心理专用仪器。心理活动课和小团体辅导活动都在活动室内进行,使用率很高。

(二)重视队伍建设

1.优化人员配备

学校有专职心理教师一名,,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拥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获得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兼职心理教师两名,均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此外,另有一名学校德育学科带头人(班主任)通过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目前,我校逐步形成了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2.精进专业能力

心理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如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林杏足老师的“叙事心理辅导培训班”、徐凯文老师的“青少年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坊”、静安区第二轮情绪压力管理项目初阶和进阶的培训等。

学校充分调动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力量,使其成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的有力支撑。班主任层面,我校积极参与两轮“静安区初中情绪、压力管理”研究项目,累计培养了15位班主任完成了初阶培训,其中6位教师参加了进阶培训,获得种子讲师认证,他们拥有较强的心理辅导实践技能,能够解读学生的心理测评报告,并后续的个案辅导和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全体教师层面, 学校鼓励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市级共享课程,一半以上教师参与了市、区层面的专题培训

三、具匠心,推进教育实施

(一)打造精品课程

十多年来,我校坚持在六年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每班每周一节。在课程内容上,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级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有关专题的教育,覆盖情绪专题、学习心理专题、人际关系专题、认识自我专题、青春期教育专题、生命教育专题。经过多年实践,我校开发有《小小中学生》、《朋友一箩筐》、《情商高手》、《青春密码》等精品心理课程专题,多次在市、区进行展示和获奖,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我校心理课两次获得上海市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在区域内进行展示并获得静安区教学评比一等奖。

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制定了各年级的分层教育主题,即六年级侧重适应寄宿和人际交往,七年级侧重情绪管理和青春期适应,八年级侧重学习调适和感恩教育,九年级侧重目标规划和压力管理。由心理教师提供指导、各年级组集体备课、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进行调整。

(二)丰富活动形式

为进一步强化师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深化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2014年起,我校将每年5月定为“心晴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心晴月活动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参与面广,深受学生的喜爱,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2020年获静安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

学校依托拓展课开展社团活动,主要开展同伴辅导活动(培训和互助咨询实践)、心理探究活动(小课题研究)、心理宣传活动等。我校的青春期教育同伴辅导员培训形成了体系,培训团体辅导活动《男生话题》获得2015年上海市青春期教育案例征集一等奖,《女生密语》获得2015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征集一等奖。学生心理探究课题研究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学生社会科学类课题《走读与寄宿学校学生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获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有多个学生课题获年静安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三)开展心理辅导

1. 关注个案辅导

我校心理辅导室每天11:50-12:50开放开放,保证每周5小时的开放时间,有时也会视实际情况延长辅导时间。主要针对一些由于家庭特殊、学习困难等原因造成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来访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主动求助;班主任转介;心理教师根据日常观察和心理测评的结果挑选出来的学生;同伴辅导员反馈较多的、问题突出的学生。心理教师对个别学生在生活、学习、行为、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及时为来访学生归档心理辅导记录,对部分个案能进行后续跟踪,并加强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家长的联系。同时,成长轩还不定期组织有相似问题的学生进行小组辅导,如生气情绪管理小组、考前压力管理小组等,通过发布海报进行招募、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召集同质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化辅导,效果颇佳。

 2. 落实家教指导

我校作为“十二·五”、“十三·五”两轮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一直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我校将针对家长的心理指导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常规化、系列化的专题讲座。配合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层主题,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家长学校的主讲人包括学校部分领导、年级组长、学生家长、心理教师以及外请的心理专家。

同时,我们鼓励家长接受更专业的心理培训,近年也已连续推荐五名家委会成员参加静安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学习。

3.构建支持系统

作为寄宿学校,我们重视学生的安全保障,构建了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我们适时监控班级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班主任——学生思想工作部”,辅之以“心理联络员——心理教师——学生思想工作部”两条线路,逐级汇报学生的特殊心问题,联系各方力量展开危机干预。我校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总院儿少科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当心理教师在咨询中,发现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时,采用领导、心理教师和家长一起协商的方式,转介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检查、评估,让学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早的治疗。

(四)拓展宣传渠道

学校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由工会组织开设校本研修课程“美在身边——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融入心理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教师阳光心态。利用教工大会,定期由本校教师在“时代讲堂”做心理学主题宣讲,包括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宣讲、危机干预基本常识和学生教育案例的分享,

学校重视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宣传,除了外请专家或本校老师在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我们根据寄宿实际在年级周报中开辟心理专栏,选编或转载家庭教育指导文章(表5)。同时,我们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对外宣传我校心理工作及活动,本校心理教师撰写的稿件多次在上海学校心理上发表,并被上海教育、上海发布等公众号转载,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学校注重人文关怀,如学校的“阳光下午茶”活动给学生搭建了和校长畅所欲言的平台,心理辅导室的悄悄话心理信箱也了学生倾诉心声的窗口。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创设了校园温馨阳光、彼此关怀的人文环境。

四、得人心,初显教育成效

(一)师生反响积极

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其特殊的功能,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对全体师生的自我发展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能很好地对那些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对一些特殊学生作好个案跟踪,对需要转介的学生作出了转介建议,做到了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服务。通过各类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的认可和家长的信任。在六年级督导中,学生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满意程度为100%。我校荣获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第七届先进集体(2015-2017年)。

(二)课题研究丰富

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除了区级立项课题,老师们还在个性化校本研修中积极开展心理相关的小课题研究(表6),丰富的课题引领有效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和普及化。《寄宿初中学校欺负问题的调查研究》获2017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调查方法成果评审二等奖。

(三)品牌特色初成

经过多年积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我校的心理课在市、区各类比赛中屡次获奖(表7),我校心理老师参与编写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材及教参、《怎样上好心理课》、《心理课怎么玩》等专业书籍,校本课程案例集《中学生心理课——情绪辅导》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月出版。

我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积极参与市、区心理志愿服务工作,如马名骅老师长期2005年起即担任上海市“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志愿者,李欣航老师为第二届静安区心理健康工作志愿者(20174月——20204月),朱雅勤老师作为第一、第二届两轮静安区心理健康工作志愿者,同时多次参与论坛交流、支教活动或为兄弟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形成了一定的区域辐射。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良好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依然也存在一定问题。借着这次复评合格校的机会,我们认真反思、不断改进、以评促建,恳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评估组的各位专家给予指导,让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突破。